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35)


《净心诫观法》- 35



  佛在世讲那么多经典就是为了让不同根性的众生,以不同的经法悟道。如果只讲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就好,佛又何必绕那么多圈子呢,三藏十二部卷帙浩繁多麻烦,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带起来多方便。佛是三界的导师,他怎么会那么笨,做那么累的事情呢?你仔细考虑想想,只学一部经就好的说法有没有道理。


  《华严经》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祖师为什么鼓励五十三参呢?每一位善知识都各有所长,得道的法门也不尽相同。观音菩萨是反闻闻自性,大势至菩萨是念佛圆通章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而得道的,普贤菩萨,他是以念佛会归极乐,所以善财童子到各位善知识处参学就圆满了自己的知识,他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修行。


  如果你只跟一个人学,万一这个人是闭门造车只懂这一点,那你就只能学到这一点,知识就非常狭窄,是不是这样?


  历来的祖师大德都要到处参访学习,禅宗里面的天然禅师,他开始参马祖,马祖说你法不在我这里,你到石头那里去学。禅师就到石头那参了一段时间,后来他再来马祖这里,马祖道一印证他悟道了。过去人收徒弟都很负责任,徒弟跟他学一段时间如果不相应,他会把徒弟送到别的老师那去参学。


  现在有一些师父收的徒弟就变成私人财产,要求徒弟你得跟我赶经忏什么的,我师公就叫我这样赶经忏,你现在跟我也得赶经忏,你不能学别的。这是不对的。你学教,你有多少本领你教给他,教不了了你就送他到别的地方去参学,不要把弟子变成你私人财产,你要把他当作佛教的人才,佛门的栋梁,要这样想。剃度完了,你的教育完成了,你送他受戒,受完戒他依和尚依止师,你不要把他当为你的徒弟,你的财产,甚至当为你的儿子,有眷属感那就麻烦了。很多出家人都是这样,在家时有妻子、儿女,他有眷属感,出家以后孤单单没有眷属,他就觉得空落落的不行。他收一些徒弟围绕在左右,徒弟叫声师父他就觉得美滋滋,好高兴这样子,出家了你怎么还这样呢?诸位不能有这种想法,当然诸位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,我们只是共学而已。这是基本的观念,对佛法负责,要依法而住!


  我们不要在文字上起执着,文字只是表达义理的符号而已,义理明白就可以,不要搞太多修饰。


        ……下回待续


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

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

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

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

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

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
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

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

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

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
南无阿弥陀佛

 




阅读原文